
為什麼人人都要做抽濕機?
抽濕機用作除濕,其實人體都一樣,需要排出體內多餘濕氣。
中醫認為濕氣屬於外邪(來自外界的致病因素),體內積聚過多濕氣會對健康產生影響,所以記得幫身體祛濕。
濕氣來自哪裡?
體內的濕氣會受環境、飲食和生活習慣所影響。
。 環境
居住在潮濕的環境,濕氣侵入身體的風險更高。香港沿海又屬於亞熱帶地區,長年處於濕潤狀態,人更容易受到外界濕氣影響。
。 飲食
長期食用生冷食物,例如生魚片、冰鎮飲料等,會降低腸胃的溫度,進而影響消化和新陳代謝功能,使體內濕氣增加。
。 生活習慣
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,會令身體新陳代謝減慢,導致濕氣堆積。
如何初步判斷自己有沒有濕重?
中醫學上,濕氣重會反映在身體上,大家可根據一些表徵(表現/症狀)判斷。
。舌苔厚膩
觀察舌頭,如果舌苔厚且黏膩,呈白色或黃色,可能是濕氣重的跡象。
。舌頭肥大有齒印
水分滯留體內,表現於舌,導致舌頭腫脹變大,兩邊受牙齒擠壓,而形成齒痕。
。身體沉重、乏力
濕氣會使人感到沉重和疲憊,特別是早上起床時感覺四肢沉重。
。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
濕氣重的人可能會出現食慾下降、胃脹、消化不良等問題。
。水腫
常見於早上起床後眼皮、臉部或四肢有輕微浮腫,這也可能是濕氣重的表現。
。出汗異常
濕氣重的人可能會有出汗過多或汗液黏膩的情況。
。排便不規律
濕氣重的人可能會有大便黏膩、不易沖掉,或腹瀉、便秘交替的情況。
。 皮膚問題
濕氣重可能會導致皮膚出現濕疹、皮膚粗糙或油膩等問題。
濕重對我們健康的影響?
體內濕氣過重會影響人體機能,常見的症狀如疲倦無力,無論休息或睡眠多久都感到精神不振;食慾不振,沒有食欲進食;關節痛,特別潮濕的天氣時人會加重。
此外,濕氣仲會引起皮膚問題,如濕疹、痕癢等;以及腸胃不適,如腹脹、腹瀉等。
因此,祛濕對於維持健康非常重要。
如何祛濕?
。 避免潮濕環境
雨季潮濕時,使用抽濕機保持室內乾爽,避免長時間處於潮濕環境中。日常保持家居通風,如每天早上打開窗戶通風,可以有效減少室內濕氣。
。 保持運動
運動時流汗是一個有效的排濕方法,而且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加速新陳代謝,亦有助排出體內濕氣。建議每週保持適量運動,如跑步、瑜伽等。
。 飲食調理
飲食調理是祛濕的重要方法。可食用具祛濕作用的食物如紅豆、綠豆、薏米、冬瓜等,有助排出體內濕氣。紅豆可以利水消腫,綠豆有清熱解毒之效,薏米則有健脾祛濕之功。
另外,避免食用過量生冷食物,除了多食用熱的食物外,亦可注意食物的屬性,以減少濕氣嘅積累。
除了飲食調理、保持運動及避免潮濕環境,保持愉快的心情亦可以有助減少體內濕氣積累。
採取適當措施來保持身體的平衡,可避免濕氣為身體帶來病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