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夏天坐月要點部署?!一次過用「六何法」幫您整理好。
(When) 夏天坐月
產後坐月是每位新手媽媽調養身心的重要階段,但香港夏天氣候炎熱、多雨潮濕,甚至會出現颱風,所以夏天坐月更要提前做好準備。
(What) 什麼是坐月?
坐月是指產後的調養期,產後媽媽需要遵循特定的飲食、作息和衛生習慣,幫助產後身體恢復。
(Why) 為什麼要坐月?
坐月是產後恢復的黃金時期,是為了幫助產後媽媽身心的恢復和保障健康的重要時期。
懷孕和分娩會消耗媽媽大量體力,產婦身體較虛弱,坐月期間適當休息和飲食調理,避免外邪侵襲(寒氣、濕氣、風邪),可以幫助產婦補充元氣,促進子宮收縮和傷口癒合,預防產後疾病(俗稱月子病)。
同時,坐月亦是一個讓「媽媽」身份過渡,重新建立自我認同的時機。
(How) 如何坐好月?
➤ 飲食調養
坐月飲食建議用「溫、熱、平」食材為主,配合少量滋陰材料,避免大量食用熱性補身食療。
如選用寒涼食材時,可按需加配溫熱材料如薑/陳皮等,另可加月子水一起烹調,以助平衡屬性。
坐月調理需按階段性逐步調理,產後初期建議平和飲食為佳,身體逐漸恢復後,可加入坐月常見藥材,有助媽媽補氣血、強化脾胃、促進產後身體恢復。
坐月常見藥材:
黨參 – 益氣、生津、養血
北芪 – 補氣升陽、益衛固表、利水消腫
淮山 – 益氣養陰、補脾肺腎
黑豆 – 補腎、解毒、利水
陳皮 – 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
生薑 – 發汗解表、溫中止嘔、溫肺止咳
通草 – 利水清熱、通乳
無花果 – 健脾、潤肺利咽、潤腸通便
枸杞子 – 補肝腎、益精氣、改善面色、明目安神
圓肉 – 止血安神、益心脾、補氣血
紅棗 – 補脾胃、養心安神、補血
南棗 – 補中益氣、養血安神
*注意產後首20天不建議進食行氣活血的藥材。
➤ 充足休息
產後身體需要大量修復,確保產後媽媽每天有足夠的休息時間,建議盡量在BB睡覺時補眠。而且產後應避免提重物或長時間站立,避免過度勞累,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恢復。
➤ 適量活動
產後多平躺,可有助內臟復位,但適量下床走動,可促進血液循環,幫助子宮恢復;12朝後可根據自身身體情況,慢慢增加活動量,如散步、拉伸等等。
➤ 保持衛生
夏日炎熱,加上產後會藉排汗排出多餘水份,這容易導致產婦過度流汗,和傷口容易滋生細菌。建議每天使用溫水淋浴,勤換衣物(選擇棉製品透氣性更佳),避免細菌感染。
➤ 心理調適
保持良好心情對產後恢復非常重要,但產後媽媽情緒波動可能較大,可透過與家人、朋友交流,適量休息來減輕壓力。
(Where) 夏天坐月環境上注意
夏日坐月,環境應追求清爽舒適和安全衛生為主。
➤ 舒適的室內溫度
炎熱的天氣,降溫是必須的,選擇冷氣比風扇更佳,避免風口直接對著產婦吹。
➤ 選用棉質床品
產後多汗,選用吸汗、透氣的棉質被褥及定時清洗,可減少細菌滋生。
時常保持臥室與家居環境的清潔,保持通風,注意出入消毒,減少外來細菌感染。
(Who) 產前與照顧者溝通分工
在坐月期間,媽咪的主要任務是恢復身心、調理生理及情緒,為達至最佳成果,照顧者的支持尤為關鍵。
➤ 老公 作為最親密的伴侶,老公的理解和陪伴至關重要。不僅需在情感上提供支持,更應主動分擔家務、照顧寶寶,讓媽媽有更多時間休息與調養。
➤ 家人 長輩和其他家庭成員可協助後勤工作,如食材採購和月子膳食製作,為新手父母的日常生活減輕大部分負擔。
亦有部分家庭經濟狀況較寬裕,會聘請陪月 或 外傭協助。
➤ 陪月 專業的陪月人員擁有豐富的護理經驗,從飲食規劃到嬰兒照顧,他們都有豐富的實操技巧,可以協助產婦調理身體。但日常家務可能仍需產婦或家人負責。
*選擇 陪月員 時,記得了解他們的專業背景、工作經驗證明和相關證書。
➤ 外傭 聘請傭人主要是負責後勤,如清潔、採購和簡單煮食等,維持家庭日常運作和整潔,但相對地產婦調理和嬰兒照顧方面較為弱勢。
*建議準爸媽產前三個月讓 外傭 開始上班,預先磨合,如發現不太合適,仍有機會聘請其他合適的。
坐月無論對於爸爸媽媽,還是家人和其他照顧者都是一種挑戰,特別是在夏天這個充滿挑戰的季節,如何讓產後媽媽在炎熱的天氣中,依然保持身心舒暢地坐月,是大難題。